收藏!教你生長育肥豬該如何飼養和保健
來源:發稿時間:2021-04-09 13:19:28瀏覽次數:次
在畜牧產業結構中,生豬養殖占重要比重。隨著市場效益的好轉,地方政府的扶持,生豬養殖正逐漸向產業化、規模化發展。但是,比較而言,國內生豬的規模化發展,尚且處于發展初級階段,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。為此,筆者注重闡述規模化豬場生長育肥豬飼養管理和保健措施,為提升育肥豬養殖效益提供技術指導。
一、合理分群,有效調教
進入育肥舍的斷奶仔豬,為避免以大欺小、以強凌弱等情況出現,合理組織分群,極為重要和關鍵。為此,應將體型、瘦弱、體重等情況一致地放在一起。條件允許的,實現按窩分群。組群時,豬鼻噴施酒精、來蘇水等氣味濃厚的藥液,減少豬通過氣味辨別非同群的可能。形成的群體,一段時間保證穩定性,不要隨意調出、調進。有體質孱弱、體重差異大的個體,應及時將其調出,避免影響種群的穩定性。通常情況下,經過兩到三天,族群即可形成新的秩序、這種秩序可一直維持到出欄上市。
通過對豬群有效的調教,能起到促生長的目的。為此,因圍繞著采食、排泄、臥睡三大方面做好調教工作,綜合調教同樣視圈舍情況的不同而略顯差異。對于全漏縫地板,因其具備糞尿不易沉積的特點,因此只要求豬不把糞尿排泄進食槽即可,當豬只重新組群進圈后稍加調教即可。對于實體地面的圈舍,能夠每天定時清洗糞尿,此時需要調教豬只排泄定位,不可隨地排泄。一般情況下,在豬只進圈前,首先將排糞尿區用水或尿潑濕,或者在排泄區放置一些豬糞尿,當豬進圈時,采用將全群趕到排泄區的方法,使其進圈后的首次排泄在該區域進行,從而形成記憶,加之看管幾天即可形成良好的生長習慣。
二、控制規模,適宜密度
生豬養殖規模,育肥密度,都將影響育肥效果。養殖規模越大,密度越大,舍內就會越擁擠,豬只間相互打斗、感染病患等概率越高。受此影響,必將威脅到生豬的正常生長,影響到圈舍利用效率,降低最終生產效益。不少研究證實:在理想狀態下,每圈生長育肥豬在10~16頭為宜,數量最多不能超過20頭。同時,還應考慮體重大小、豬舍面積等等。比如:豬只體重越大,養殖數量相應要減少一些。
三、搞好防疫,及時驅蟲
制定嚴格的免疫程序,積極做好豬瘟、偽狂犬病、口蹄疫、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疾病的預防接種工作。外地引進的病豬,嚴格檢疫,隔離期間做好補免,避免病原傳播感染其他豬只。完善豬場防疫制度,尤其在發病高發季,嚴格消毒管理很重要。一要注意圈舍消毒,搞好清潔衛生,徹底嚴格消毒。二要注意場外衛生,剔除場外污物。通過各種措施的完善,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。三要做好驅蟲管理工作,目前流行較廣的寄生蟲病,有蛔蟲病、疥螨、虱子等等。四要確保充足的飲水,育肥豬生長發育期間,體溫調節、營養吸收、廢物排泄等代謝過程,都要有水的參與。
為此,確保充足清潔的飲水,對生豬健康成長尤為關鍵。在當前規模化養殖的前提下,豬場大都采用自飲水器供水,豬只可自動調節飲水量的多少,但水質不良這一現象也會使很多病原體進入豬體內使其得病,由此而引發的問題會降低生產效率。因此豬場應該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,從而提供給豬只清潔衛生的飲用水,最終才能利于豬只生長,帶來高的養殖效益。建立健全豬疾病防控體系,做到全方位保證豬只健康生長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健全生豬防疫體系建設,生豬疫病防治體系,冷鏈體系、信息網絡體系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等基礎工作;提高養殖人員的業務素質,具體從專業知識,業務水平,操作技能和培訓等方面著手;確保疫情信息的通暢,完善信息與資料檔案管理,使其達到程序化、規范化、標準化和制度化;縣鄉政府加大對豬防疫工作的支持力度,積極配合防疫工作的開展,加快完成豬防疫監督體制改革工作,強化生豬防疫監督執法力度。
四、總結
這些年來,受生豬養殖內外環境的變化,生豬養殖漸成規模化、產業化發展,目前,如何加強育肥豬管理,做好養護保健措施,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,成為亟待解決的熱點話題。為此,從本文的分析中看出,搞好規模化育肥豬的養殖管理工作,應從多個角度出發,切實控制好養殖密度,加強日常防病管理工作。同時,需要政府部門的通力支持,做好防疫監督執法工作,多角度全方面提升生長育肥豬的管理效益。
上一篇:恒通本草——中藥之藿香(圖文)
下一篇:恒通本草——中藥之金銀花
友情鏈接
四川恒瑞通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| 四川恒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| 百度|
聯系電話:028-84590982 E-mail:331991543@qq.com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靜沙南路29號1505
版權所有:四川恒通興牧農牧科技有限公司
備案號:蜀ICP備18033153號-1